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阿巴亥其人: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女人

阿巴亥的前半生过得算是春风得意,她的父亲是乌拉部主满泰,7岁那年,父亲被人谋杀,阿巴亥被叔叔布占泰收养,1601年,在叔叔布占泰的安排下,12岁的阿巴亥嫁给了比自己年长31岁,并且已经有七位妻妾的努尔哈赤。

阿巴亥出身名门,仪态万千,娇媚可人,嫁给努尔哈赤以后就是专宠,虽然年纪最小,却被封为侧妃,比她地位高的仅有两人而已,分别是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和富察氏衮代。

《清太祖实录》记载,阿巴亥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饶丰姿”,有漂亮的资本,二是“有机变”,就是有心计,懂得随机应变。

这样一个漂亮而有心计的女子在努尔哈赤的后宫注定不会是平凡之辈,阿巴亥由于青春美貌得到了努尔哈赤的万千宠爱,而当时的阿巴亥也倚仗努尔哈赤的宠幸和当时的大妃孟古哲哲较量。

而孟古哲哲正是皇太极的生母,在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以后便备受冷落,从阿巴亥分享了努尔哈赤的宠爱开始,孟古哲哲就一直耿耿于怀,因为积郁在心,不到两年便忧虑成疾而死,阿巴亥和孟古姐姐之间的关系不好可能是孟古姐姐致死的重要原因。

孟古哲哲去世以后,曾经“子以母贵”的皇太极在宫中的尊宠地位下降了,以至于努尔哈赤临终前也没有立他为大汗的意愿,皇太极对此事自然铭记于心,寻机报复,这也是日后皇太极对阿巴亥深恶痛绝的重要原因。

阿巴亥的对手孟古哲哲去世了,14岁的阿巴亥登上了大妃之位,当时的努尔哈赤还有多名妻妾,选择年幼无子的阿巴亥作为自己的正妻,可见他对阿巴亥是异常宠爱。

老夫总是宠溺少妻,努尔哈赤把全部的情感都倾注给了阿巴亥,随后,阿巴亥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分别是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之后又生下一个小女儿。

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都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爱,在他们年龄还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帮助下成为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的掌管者。

当时作为后金根本的八旗军队只有8个旗,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就占去3个,可见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用情之深了。

彼时的阿巴亥可谓春风得意,不仅有夫君努尔哈赤的盛宠,还生下三个儿子,成为众人艳羡的真正的后宫之主。

阿巴亥虽然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爱,也有了后宫女人最看重的名分,得到了大妃之位,按理说,她应该谨守本分,知足安稳。

但是,阿巴亥是个有心计的女人,她对努尔哈赤可不见得是真爱,她嫁给努尔哈赤是叔叔做主的政治联姻,谈不上真感情,如此一来,她就得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

在阿巴亥眼里,这个努尔哈赤太老了,而自己比他小三十多岁,还是趁早找下一个依靠比较稳妥。

阿巴亥环顾周围,目标锁定从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下手,因为此时的代善已经是努尔哈赤的重臣,而且努尔哈赤也曾表示,自己不在以后会将幼子托付给他抚养。

于是,阿巴亥开始向代善频频示好,每次宫中有宴会活动的时候,阿巴亥总是涂脂抹粉,盛装打扮,并给代善抛媚眼。

不仅如此,平时有好东西的话,阿巴亥第一个想到代善,每次遇到好吃的就送给代善,一天两三次派人往来代善的王府传物带话,显得特别密切。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阿巴亥身为大妃,自然免不了有人嫉妒,其他福晋时刻盯着她的一举一动,这次她和代善如此密切,自然引起了她人的注意。

1620年初春的一天,小福晋德因泽向努尔哈赤报告,大福晋阿巴亥和代善有私情,并且三番两次深夜出宫相会。

努尔哈赤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怒,但是这毕竟不是啥光彩的事情,虽然妒火中烧,还是不得不从大局出发,还是不要传出去,为了他的面子,更是为了宫中的体面。

同时他也不想给自己的儿子定罪,也不想用这件事来加罪阿巴亥,于是就找了个借口,说阿巴亥偷了许多金银绸缎,把阿巴亥给“离弃”了。

就这样,和努尔哈赤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一直宠爱不断的阿巴亥,独自一人带着15岁的阿济格、8岁的多尔衮、6岁的多铎开始了沉默而凄凉的生活。

而告发有功的庶妃阿济根和代因扎则因此获得努尔哈赤的宠幸,得以升到和努尔哈赤同桌共食的地位。

然而,阿巴亥没有这样被打垮,因为她的魅力足以令努尔哈赤对她难以忘怀,阿巴亥被逐出宫以后,努尔哈赤还是忘不了她,尽管他每晚夜夜畅欢,还闭上眼睛想的还是阿巴亥,内心一直受到相思的煎熬。

1621年,努尔哈赤占领了辽阳城,这是他人生中无上的辉煌,在他一举进占辽阳后,就迫不及待地召回了谪居在外的阿巴亥母子,立马恢复了她大妃的尊荣,以弥补自己这一段时间对于阿巴亥的怠慢。

此时的阿巴亥辉煌更胜从前,恩宠更是大过从前,可谓春风得意,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说明她的机变和心计只对深爱她的丈夫努尔哈赤有效。

阿巴亥被迫殉葬

努尔哈赤在日渐衰老,这让阿巴亥危机感空前严重,可偏偏命运之神又让努尔哈赤在他68岁那年,遭遇了宁远之败,努尔哈赤以战败收尾,并被炮火击伤,袁崇焕让他的人生匆匆走向了终点。

努尔哈赤一生戎马驰骋44年,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宁远之败是他自起兵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挫折,当预感到死亡将近时,努尔哈赤派人去沈阳接大福晋阿巴亥来安排后事:“立15岁的多尔衮为继承人,以代善辅政”。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沈阳东四十里的隆恩门鸡堡,忧愤而死,享年68岁,阿巴亥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在努尔哈赤生命的最后一刻,阿巴亥陪伴在他身边,因此遗言也只有阿巴亥自己得知,这对于阿巴亥当然不算幸运,因为,这对一个弱女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阿巴亥护送丈夫的遗体急行四十里,连夜赶回沈阳,然而等待她的竟是一场血腥残酷的阴谋。

此时,众贝勒大臣最关心的就是老汗王临死的时候,到底给阿巴亥交给了什么遗嘱,也就是大汗之位将要属于谁。

阿巴亥站在众人面前宣读了老汗王的临终遗言:“十四子多尔衮继承汗位,由大贝勒代善辅政,待多尔衮成年后,代善归政。”

然而,阿巴亥的话音一落,就被四大贝勒给否定了,当时的四大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在他们看来,阿巴亥所说的这些简直太幼稚,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为了汗位不落在多尔衮手里,四大贝勒抓紧时间凑在一起商量对策,如此一来,阿巴亥的未来之路,便被四大贝勒给堵死了。

阿巴亥本身就是一个聪明美貌和工于心计的女人,对于皇太极、代善等汗位的竞争势力来说,她是最致命的对手。

权力斗争自古就是你死我活的,一旦阿巴亥掌权,其他贝勒恐怕没有活路了,所以,四大贝勒商议后,做出了令阿巴亥殉葬的决定。

四大贝勒们商量完毕以后,召开了议政会议,首先,他们完全推翻了阿巴亥所说的老汗王的遗言。

随后,他们向阿巴亥传达了老汗王曾经口授的另一份遗言:大福晋阿巴亥丰容靓丽,与老汗王相处的二十多年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老汗王去世之前再三叮嘱道要阿巴亥为他殉葬。

话音刚落,在场的官员全都震惊了,而阿巴亥更是如一场噩梦惊醒,努尔哈赤死后,她想到过自己的多种结局,可是怎么也没预想到,四大贝勒竟然会置她于死地。

按理说,阿巴亥身居大妃之位,而且还有未成年的儿子,是不可能被殉葬的,但是在男人们玩弄政治的角斗场上,她无能为力,只能认命。

临终前,努尔哈赤只召见了阿巴亥,向她托付了身后事,阿巴亥是看着努尔哈赤咽气的,所以阿巴亥心里最清楚遗诏殉葬不过是个幌子。

可是,儿子尚且年幼且势单力薄,她已经失去了努尔哈赤这座靠山,只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还是选择一死是明智的。

据说,按照女真风俗,殉葬之人可以选择服毒自尽,如果抗命不从,可以命人用弓弦绞死,手段相当残忍。然而,阿巴亥没有做任何无谓的抗争。

阿巴亥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自己即将性命不保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她知道自己如果不死,四大贝勒们是不会放手的,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她决定以自己的死,换儿子们的平安,接受殉葬的命运。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二日,在努尔哈赤驾崩的第二天早上,身着大妃盛装的阿巴亥面对以皇太极为首的逼其生殉的诸位贝勒们,泪流满面地说:“我从十二岁就开始侍奉先帝了,丰衣美食已经26岁,我实在不忍心和先帝分离,愿意陪他到九泉之下......”

阿巴亥到底放不下自己的孩子,她提出要求,让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发誓日后一定善待自己年幼的儿子,在四大贝勒们宣誓后,阿巴亥神情麻木地走上了祭坛,那里有早已挂好的弓箭。临终前,她请求诸位子侄照顾幼弟的凄惨景象令人神伤。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对此有如下记载:“……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略),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这是清代官书对阿巴亥殉葬的唯一记载,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二日辰时,阿巴亥殉死,当日盛殓,下午和努尔哈赤的遗体同时出宫,安放在沈阳城内西北角。

殉葬事件的疑点之处

阿巴亥的殉葬是努尔哈赤的遗命吗?毫无疑问,从情理来看,努尔哈赤遗命阿巴亥殉葬的可能性非常小,毕竟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妃子,而且还有年幼的儿子,于情于理,努尔哈赤怎么可能杀死阿巴亥让年幼的孩子没有依靠?

就凭这两点,加上她又是地位最尊贵的大妃,按照当时的风俗,殉夫者一般都是地位较低的妾,很少有大妃正妻殉葬的,无论如何也轮不到阿巴亥殉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努尔哈赤殉葬的,除了阿巴亥,同时殉的还有两个小妃阿济根、代因扎,其中一个就是天命五年大妃和代善私通的告发者。

代因扎因此获得努尔哈赤的宠幸,得以升到和努尔哈赤同桌共食的地步,可是没想到的是,她也因此成为努尔哈赤死后皇权斗争的真正殉葬品。

在努尔哈赤的庶妃中,四大贝勒们为何选择让代因扎殉葬,说明他们为了永除后患,才杀人灭口,这似乎在隐晦说明当年的宫闱丑闻和阿巴亥殉葬背后都有幕后黑手在操控。

而这幕后黑手是谁呢?是皇太极还是其他合谋的贝勒?这一切无从得知,但是无论如何,从阿巴亥的死中,得到最大好处的是皇太极,这令他和阿巴亥的殉葬脱不了嫌疑。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去逼一个弱女子去死呢?其实答案并不难寻。

第一,阿巴亥生的三个儿子,对皇太极构成了威胁。

努尔哈赤在汗王位时年事已高,储君一直没有立,而他生前所推行的“八旗制”也种下了诸王拥兵争国的祸根。

当年八旗政治是皇太极掌管两黄旗,代善掌管正红旗,阿敏掌管镶蓝旗,莽古尔泰掌管正蓝旗,阿济格掌管镶红旗,多尔衮掌管正白旗,多铎掌管镶白旗。此时,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分别是19、12、10岁。

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人所控兵力已经超过了四大贝勒中的任何一方,如果弟兄三人团结一致,背后再有一位地位极高、极富机变的母亲当后台,那将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如果阿巴亥不殉葬,以国母的身份出来干政,左右八旗,操持国柄,是皇太极等四大贝勒们最不愿意见到的政治场面。所以抓住先帝驾崩的难得之机,先除掉阿巴亥,以绝后患。

第二,努尔哈赤临终前,只有阿巴亥在场,努尔哈赤遗命传位于多尔衮,就算皇太极谋夺汗位成功,阿巴亥位居大妃,皇太极未来登上汗位以后也会受到她的牵制。

而且随时有被取而代之的危险,这样一来,她自然成为了皇太极的心腹之患和谋夺汗位的最大障碍,所以,皇太极借着先帝有遗诏逼她生殉,就是必然的了。

第三,这里说的就是私仇了,皇太极要报当年阿巴亥取代他母亲孟古哲哲成为大妃的一箭之仇。

孟古哲哲本是努尔哈赤宠爱的大妃,但是因为阿巴亥的后来居上,孟古哲哲失宠,以至于郁郁寡欢,积虑成病,在阿巴亥出现在她生活里两年后撒手人寰,年仅29岁。

母亲的死,让皇太极对阿巴亥的仇恨深埋在内心,当有一天,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皇太极必然就要置阿巴亥于死地了。

所以,无论是努尔哈赤的遗命还是四大贝勒们的合谋,阿巴亥最终都成为了政治游戏的牺牲品。

结语:

阿巴亥12岁时就作为一个政治交易的筹码,嫁给了年长自己31岁的努尔哈赤,而她凭借自己的聪明美貌,最终成为大妃,但是年仅37岁就被迫殉葬,着实让人为之红颜一叹。

在一个动荡争斗的宫廷背景下,一个弱女子,如何美艳,如何机变,也是逃不开悲剧命运的,阿巴亥是后金汗位争夺斗争不折不扣的牺牲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14英寸等于多少公分?
365bet滚球网站

14英寸等于多少公分?

📅 07-14 👁️ 2275
练武功基本功要练多久?
365APP

练武功基本功要练多久?

📅 07-17 👁️ 9464
神兵出世锐气尽显 《剑网3》120级大橙武建模展示
365bet滚球网站

神兵出世锐气尽显 《剑网3》120级大橙武建模展示

📅 08-09 👁️ 5703
如何更改Windows 11开始菜单? ➡️
365APP

如何更改Windows 11开始菜单? ➡️

📅 07-19 👁️ 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