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印制发行了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标志着我国近代邮政的开始。
这套邮票共3枚,分别为壹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叁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和伍分银(橘黄色,寄挂号邮资)。邮票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是五爪大龙的形象,称为“云龙戏珠图”,上面还印有英文“CHINA”字样,票幅高27.5毫米,宽24.5毫米。据说,当时寄一封信所需银两3至6分。因为那时的邮局由海关管辖,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海关大龙”邮票。
据说,第一套邮票曾设计过多种图案,如“万年有象”、“六和宝塔”等,最后选中的是“大龙”图案。那么大龙邮票的设计者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呢?
大多数人认为,“大龙邮票”图案极具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且邮票上的中文要比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书写得流畅,因而国人设计的可能性最大。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中外通信实行严格的限制,规定“天朝大臣均不得与外夷私通信函”,继续以传统而古老的邮绎传递官方文书,百姓商民仍以民信局传递信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用炮舰打开了中国闭关自首的大门,并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条约。他们利用这些条约,攫取特权。并借口中国没有邮政,通信不便,于1861年由英国带头,随后法、德、美、日、俄等国纷纷仿效,在我国领土上先后设置邮局,清政府还美其名曰“客邮”。1863年上海英租界工部局自行成立“书信馆”,接着十几个城市搞起了商埠邮局,发行商埠邮票。外国侵略者还利用外国邮票加盖中国国名或地区在中国使用,使我国的通信局面十分混乱。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壹分银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伍分银
展开全文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叁分银
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书信馆发行了一套以“蟠龙”为图案的邮票,通常被称为“工部大龙”。全套共5枚,分别为壹分银、贰分银、肆分银、捌分银以及壹钱陆分银。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邮票,但它又不是我国邮政机构所发行的,因此不能算作我国的正式邮票。
清光绪四年(1878年),清政府准许海关试办邮政。当年,天津、北京、烟台、牛庄、上海5处海关邮政开始收寄公众信件,为简化收费结算手续,决定效仿英国印制邮票,并已委托英国公司试印,但最后还是交由中国自己的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负责印制。
尽管大龙邮票的印制是在上海完成的,但由于天津海关是当时中国邮政邮务的管理中心和邮运组织中心。因此,上海以及其他地方启用的第一批“大龙邮票”都是从天津分发过去的。
之所以选定天津,中华全国集邮界联合会会士张芝繇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天津作为一个水陆交通的枢纽,任何通信都不能离开它,二是因为北洋大臣李鸿章坐镇天津,正所谓人们说的有后台。
你还知道中国第一套邮票的事情吗?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给明明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