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李泉的媒体报道摘要李泉为什么不红奥运冠军“吊环王”陈一冰的详细资料,有谁知道啊要详细的!李泉的媒体报道摘要清纯 新绿 雄浑——岭南画派画家李泉山水画欣赏来源:中山商报 2008-05-12 B4 作者:陈文祥黎雄才晚年创作的《水流花开》,作品视角十分独特,笔墨酣畅淋漓,黎老主张作画时“不管重彩还是淡彩,务须以墨为主”,将灌木、山谷、溪流从溪草间冲泻而下的态势表现得极具动感。“空谷无人,水流花开”的题跋取自唐代刘乾《招隐寺赋》的诗句,更使作品意境幽远、禅意十足,翠绿新姿,黎老一边创作一边向旁边的弟子李泉讲解,李泉一一把它记在心里。画家李泉,1952年出生于广州,祖籍广东高要,现任职于广州大学,70年代初向岭南画派一代宗师黎雄才先生学画,直到黎老晚年,仍保持着密切的师生关系,他画“黎家山水”可以说得心应手,在2000年李泉创作的《英西秀色》国画,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书画大赛中,脱颖而出,以岭南画派独特的山水画魅力,荣获优秀作品大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中国艺术博览优秀艺术家”光荣称号。但在荣誉面前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到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美术学院进修学习,潜心研究前贤名作,长时间深入到大自然中去,以自然为师,发现研究新问题,面对草木茂盛的岭南山水,艰苦地作了新的探索,取得可喜收获,在他近年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师承与创新的不懈努力,如同清新的岭南山林之气扑面而来。近年李泉创作的作品《迎客松》,描绘一派宏伟、雄浑、好客的美景图,是画家把所见、所知、所想而营造的理想境界,画家不仅描写了黄山山势的壮丽,而且身在黄金分割线的松树在朝阳的映衬下,好像向客人招手,欢迎客人的到来,而且借景抒情,去把握一种美—— —构图、造型、色彩、层次、气氛、笔墨都营造出尽可能美的景象。如有意将雄浑的山脉景观拉近,以一种逼人的态势矗立在观者眼前;无边的云海,以各自独特的形态拓展出层次丰富的山脉,群山起伏,连绵无际。画面下沿一带生机盎然树木和树枝错落有致,彼此呼应。而运笔使墨、意到笔随、勾勒造型都显示出积墨层叠的厚度。今年,我到广州大学采访李泉画家时,观赏了新作《阳光新农村》一画,则是李泉作为“功力型”画家最新的代表作,凭借对南粤山川挚爱的激情,李泉经过长期探索,用一种独创的皴法渲染,在作画时对整幅画做到胸有成竹,勾出轮廓后,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把翠绿乡村和蓬勃清纯气息刻划得淋漓尽致,显现出无尽的生机活力和潇洒不羁的性格,这就是李泉心中理想的“绿色王国”,深邃的意境已超越具象而升华,气韵生动而深沉博大,这就是画家美学追求吧。“清纯、新绿、雄浑,”是岭南画派画家李泉山水画欣赏的一大特色。李泉讲过,我创作的画就是为大众服务,雅俗共赏。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纯大众的为博爱的,大俗即大雅,让普通层面接受喜欢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李泉为什么不红今天gai被退赛的消息,也让接替他上歌手2018的李泉走到了大家的视野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李泉是谁,但是查过他的个人资料之后都会有疑问:李泉为什么不红?外形不差,而且要才华有才华,本来这样的人应该是要红的才对,但是这么多年李泉却一直都没有红起来。
别说红,在看到李泉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人根本就是听都没听过。在音乐圈,李泉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名字。在唱片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用一贯优雅和低调的姿态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时光的脚步在他身上留下了成熟的痕迹,但那份淡淡的文艺忧伤延续至今。
至于为什么没有火,对于李泉有了解的人应该就能猜出一二,他之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透露过,“因为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在商业的路上走下去”,他认为唱歌和写歌是我的一个出口,它是一种很自由的释放的出口,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会由此要去做一个歌手。2005年推出《划火柴的女孩》后,李泉几乎完全从台前消失,他的离开是为了解答自己的疑惑。
而后来李泉也渐渐开始转到了幕后的工作,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也就更加不认识他的。总的来说,李泉之所以不红,其实都是性格使然吧,他自己本身就没有去争抢过,而且也从来都没看重过,自然很难被关注到。不知道这一次上歌手2018会不会因此受到关注而变红呢?
奥运冠军“吊环王”陈一冰的详细资料,有谁知道啊要详细的!人简介 概述 陈一冰(1984年12月19日-),天津人,中国国家体操队运动员,强项为吊环。 陈曾在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届体操世锦赛上摘得吊环项目金牌,也是团体冠军主力成员,是中国体操队新生代选手中的佼佼者,被誉为继董震之后的新一代“吊环王”。他的吊环项目将是中国队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可靠的夺金点。对于北京奥会,陈一冰认为这是检验个人状态的良好机会,他将和全能王杨威共同筑起中国吊环的坚实堡垒。 技术特点 陈一冰的技术特点是力量足、动作到位、身形好。 辉煌经历 陈一冰对于中国体操男队来说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仅具备了单项夺金实力,在全能方面同样可圈可点。2005年之后,陈一冰逐渐确立了在吊环上的优势,他蝉联了2006年和2007年世锦赛的吊环冠军,他的“冰十字”征服了世界,他有力的双臂,紧绷笔直的双腿,将观众带入他的静止世界,为他冰封的力量而折服。世锦赛吊环两连冠,不仅成为中国体操新一代的“吊环王”,同时也被看成中国体操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夺金点。和中国女子体操名将程菲一样,陈一冰也是连续第三年出征世界杯中国站。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能在奥运会之前与高手过招对竞技状态的提升至关重要。在前两届比赛中,陈一冰凭借难度和动作质量上的优势将俄罗斯名将萨夫什金及荷兰名将范吉尔德等人斩落马下,成为世界杯中国站吊环项目上的霸主。 个人重要成绩 时间 赛事 地点 项目 成绩 2005 体操世界杯巴西站 巴西圣保罗 吊环 金牌 体操世界杯巴西站 巴西圣保罗 吊环 金牌 2006 体操世界杯中国站 中国上海 吊环 金牌 体操世界杯中国站 中国上海 吊环 金牌 体操世界杯科特布斯站 德国科特布斯 吊环 铜牌 体操世界杯科特布斯站 德国科特布斯 吊环 铜牌 第15届亚运会 卡塔尔多哈 男子团体 杨威,肖钦,冯敬,梁富亮,邹凯 金牌 第15届亚运会 卡塔尔多哈 吊环 金牌 第15届亚运会 卡塔尔多哈 男子团体 杨威,肖钦,冯敬,梁富亮,邹凯 金牌 第15届亚运会 卡塔尔多哈 吊环 金牌 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丹麦阿胡斯 吊环 金牌 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丹麦阿胡斯 吊环 金牌 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丹麦阿胡斯 男子团体 杨威,肖钦,冯敬,梁富亮,邹凯 金牌 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丹麦阿胡斯 男子团体 杨威,肖钦,冯敬,梁富亮,邹凯 金牌 体操世界杯俄罗斯站 俄罗斯莫斯科 吊环 银牌 体操世界杯俄罗斯站 俄罗斯莫斯科 吊环 银牌 2007 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德国斯图加特 吊环 金牌 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德国斯图加特 吊环 金牌 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德国斯图加特 男子团体 杨威,肖钦,黄旭,梁富亮,邹凯 金牌 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德国斯图加特 男子团体 杨威,肖钦,黄旭,梁富亮,邹凯 金牌 体操世界杯中国站 中国上海 吊环 金牌 体操世界杯中国站 中国上海 吊环 金牌 个人生涯 所在队伍 1989年6月在天津业余体校训练,教练赵琦。 1994年10月进入天津专业队训练,教练李泉。 2001年7月进入中国国家男子体操队。 历程 21岁时陈一冰才获得世锦赛的冠军,是不折不扣的大器晚成型选手,北京奥运时陈一冰将第一次站上奥运会的赛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极有可能在自己的第一次奥运之旅中就站上最高领奖台。 2006年和2007年两届世界赛上陈一冰都在吊环项目中夺冠,已经成为了继董震之后新的吊环王。虽然成名较晚,但是陈一冰良好的运动天赋、出色的心里素质都让他成为了中国体操队最为可靠的一个夺金点。 “吊环王”一展英姿 陈一冰除了吊环之外在其余几个项目上也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也保证了他能在男团和全能比赛中为中国队建功,2006年世锦赛全能的第四名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陈一冰是目前体操队中最有可能在后杨威时代扛起全能大旗的选手。本命年迎来自己运动生涯中的一次奥运会对于陈一冰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不仅将捍卫自己吊环王的荣誉,同时呀要捍卫中国体操的尊严。 陈一冰正处在走向成熟的年纪,尽管已经拥有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但是只有经历了奥运会的洗礼陈一冰才能更好的挑起中国体操的大梁。 重要成绩描述 2005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吊环金牌。 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体操全能第七。 2006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吊环金牌、个人全能第四名;多哈亚运会团体冠军、吊环冠军、个人全能第四名。 2007年9月,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陈一冰和队友一起以绝对优势蝉联了冠军。同时他还卫冕了吊环金牌。 2008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吊环冠军,并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其他资料 大器晚成冠军路 22岁,一个可以掐得出水的年龄,而在体操界,22岁才冒头的陈一冰已经算大器晚成。竞技体育就是如此残酷,只讲实力,丝毫不管尊老爱幼,一批一批的队员在老去,一批一批的新人冒出来,更加年轻,条件更加优越,更加野心勃勃,训练总局的体操训练馆里,队员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每个人的梦想都是当世界冠军。坚持到22岁才得拿到世界冠军,需要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 “从1996年到2000年,整整4年的时间,我没有出什么成绩,这些日子里,我心里非常着急。那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亲友问我的训练和比赛,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窘得想找个洞钻进去。”陈一冰说。从1996年到2000年,是陈一冰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期,那时,陈一冰刚刚进入了专业队并开始有比赛任务,然而让陈一冰困惑和痛苦的是一点成绩也没有。“那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就是那种感觉,好像一下子没有了目标了,看不到自己每天辛苦的训练是为了什么,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没有自信。”陈一冰说。 回想起那个时候,陈一冰还感慨万千。“练体操特别磨练意志。尤其在你很小的时候,就能经受这样的磨砺,是做别的事情所不能得到的。”陈一冰说。2001年,他最后一次参加全国少年赛,吊环金牌和全能铜牌为他找回了久违的自信,那时,他17岁。随后他得到一个意外的机会进入了国家队,人生从此揭开了新的一幕。 寂寞的体操生涯 “你家就在天津,应该可以经常回家吧?”从北京到天津,乘火车也就两个多小时。 “没有。事实上,从进去体操国家队队开始,我已经5年没有回家了。”陈一冰淡淡地说。练体操是很寂寞的,这种寂寞催成了陈一冰的成熟。在场上,22岁的陈一冰有着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老练。 如果你到训练总局体操馆里看过中国的体操运动员们是如何训练的,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里会出那么多的世界冠军。他们周一、周二全天训练,周三半天,周四全天,周五半天,周六全天,周日半天,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回家的时间。“什么时候不想练了,就能回家了。”陈一冰说着,口气里有着体操运动员特有的坚定。 “每次过年的时候我都想请假家。但只有大年初一休息一天,所以都没有回去。不过每年正月十五我爸妈会过来看我,另外每个冬训结束后,新赛季开始了,第一次出去比赛之前,爸妈也会过来看我。”陈一冰说,“其他日子,有什么事情就打打电话。”选择了做练体操,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常人觉得很平常的点滴幸福。 腼腆内向的大男孩 就连他的日常生活,也同样是简单而枯燥的。除了练体操,他的业余爱好很少,有点时间就看看电视或者看书听音乐,也很少出去玩。关于业余爱好的回答,在运动员中也相当典型:“我喜欢看一些漫画书,还有动画片。没有固定喜欢谁的歌,好听就喜欢。” 说起爱情,陈一冰显得分外腼腆:“还没呢,现在体操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在接受采访中,陈一冰的内向与腼腆与他健硕的身体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体操运动员的职业生命很短,这让他们不得不分外珍惜短暂的职业生命,爱情总是显得很奢侈。而在退役之后,他们都要面临着新的出路的问题,因为他们的人生还相当的漫长。说起未来的出路,陈一冰倒是对教练这个职业挺感兴趣,他觉得这是一种挑战。“等我当了教练,遇到像我这样不听话的队员,我就好好制服他。”陈一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