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包
例句1:“台北YouBike「出包」,苦等一小時借嘸車。”(2014.8.7.壹電視,標題)(借嘸車:台語 tsioʔ-bo´-ts‘ia,借不到車。YouBike:台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例句2:“桃機安全「出包」,越勞機坪閒晃。”(2014.8.6.自由時報,標題)(越勞:越南籍外籍勞工。桃機:桃園國際機場)
例句3:“高鐵今早又「出包」了!高鐵台中站道岔,今早6:38開始無法顯示定位訊號……。”(2014.8.4.蘋果即時)(高鐵:「台灣高速鐵路」的簡稱)
例句4:“愛誤點、易「出包」?圍剿廉價航空為哪樁?”(101旅行社,標題)
例句5:“演唱會升降台「出包」,跌倒女神Hebe,差點摔了。”(2014.8.4.今日新聞,標題)(Hebe:女子演唱團S.H.E的成員)
例句6:“不爽王卓鈞調度「出包」,危害政權,馬總統震怒,揚言換人。”(2014.3.26.東森新聞雲,標題)(王卓鈞:警政署署長)
例句7:“大賣場進口食品又「出包」!……好市多量販店高雄(Costco)自美國進口一批349公斤的草莓被驗出農藥邁克尼0.6ppm超標。”(2014.7.30.很角色時報)
例句8:“梁振英上任(香港)特首不到一年,執政團隊連續「出包」,讓人儍眼。”(看雜誌,2013年7月號)
例句9:“毒澱粉事件讓民眾驚魂未定,結果食品大廠義美也「出包」,讓台灣籠罩在黑心食品陰霾裡。”(2013.5.28. 自由時報)
例句1、3、5的“出包”是“發生故障”的意思;例句2、4、7、9的“出包”是“出問題”、“出差錯”、“發生差錯”的意思;例句6、8的“出包”是“發生錯誤”的意思。
“出包(ㄔㄨ ㄅㄠ)”是近年來通行於台灣的一個國語語詞。
國語“出包”是從“抓包(ㄓㄨㄚ ㄅㄠ)”衍生出來的詞,而“抓包(ㄓㄨㄚ ㄅㄠ)”的語源是台灣話的“liaʔ⊦-pau”。liaʔ⊦-pau 報紙等用“抓包”二字書寫,久之,成為國語語詞,讀做ㄓㄨㄚ ㄅㄠ。
台灣話“抓包(liaʔ⊦-pau)”本來指揭穿賭局的作弊(詐賭),後來轉指揭穿或揭露作弊、違規、毛病、謊話、說話前後矛盾、錯誤、差錯等(請參見《抓包(liaʔ⊦-pau)》條)。例如:
(1)“油價被「抓包」後,果然開始大降價,中油實在太黑了。”(2012.9.21.U-Car)
(2)“台中超群機車行賣拼裝機車被「抓包」,退貨拖半年不過戶。”(2013.10.1.ETtoday)
(3)“莊姓男子和黃姓婦人偷情被「抓包」,莊答應付50萬元遮羞費。”(2014.8.8.聯合新聞網)
(4)“美妝部落客蘇花猴被「抓包」,指情境照與使用效果無關。”(2013.2.12.諸彼特書籤)
(5)“專櫃偷衣賊被「抓包」,也只能當場脫衣。”(2014.7.17.就是要影片)
(6)“不過人家都小小的偷懶一下就被「抓包」了。”(痞客邦)
這些例句裡的“被抓包”是“被揭穿錯誤行為”的意思。
“抓包”是一個動賓(動詞、賓語)結構的複合詞。古漢語“包”有隱藏、掩蓋的意義,如:《漢書•孝武李夫人傳》:“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而作弊、違規、毛病、謊話、說話前後矛盾、錯誤、差錯等行為,人們總是想隱藏、掩蓋起來的,而“抓包”的意義就是揭露或揭穿這些被隱藏或掩蓋的不良或錯誤行為。
從前述的“出包”的例句可知,“出包”指出錯誤、發生故障、事故,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出差錯、出岔子。顯然,“出包”是從“抓包”衍生出來的詞,因為“抓包”的“包”有錯誤、差錯的意義,引伸為故障、事故。
“出包”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詞。“出”是動詞,有發生的意義;“包”是賓語,是名詞,有錯誤、差錯的意義。“出包”指發生差錯,也指發生故障、事故。
台灣話沒有“出包(ts‘ut-pau)”這個詞。
分享此文: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X(在新視窗中開啟)
X
喜歡 正在載入...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