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是说:通常我们怕的事,是我们经验过而且感受不好(痛苦、烦恼……)的事,我们不想它再发生,所以才会怕它(再发生)、逃避它。例如摔跤过(痛呀)怕摔跤,失恋过(伤心呀)怕失恋,但我们从来没有死过,根本不知死的滋味是好是坏,为什么怕呢?(为什么不是喜欢?)这不是毫无道理吗?
或许有人说:我们怕一件事物也可以不是因为自己经验过,而是别人经验过,而将他经验到的痛苦传达给我了!例如我虽没失恋过,但看到失恋者痛苦悲伤的样子,听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苦,也可以想象失恋的可怕,这就是所谓“间接经验”。
但对死亡这桩事体,我们可是既无直接经验(自己没死过),也无间接经验的(从没有死过的人来告诉我他的死亡感受、死后经验,至于死前的挣扎,那还是生的经验),我们又凭什么害怕呢?
也许又有人说:不是有些人死后复活吗?他的“濒死经验”不是就可以告诉我们了吗?
对此,姑勿论可以复活的死算不算真死,或只是濒死而已;就算这种经验可以算是死后经验,那么据绝大多数复活者的描述,那种经验常是舒适美好的,会看到金色的光、飘浮在空中或流动的液体之上,看到过世的亲人,或者一生中的美好经验会快速呈现等等。若然,那死亡又有什么可怕?
但诉诸普遍的人心,人通常还是怕死的,这也明明是一个普遍的心理事实,那么人们在怕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我们据以上分析,当知所怕的并不是肉体死亡这一生理事件,而一定是别有来源。我们只是将这真正在怕的事物,投射到肉体死亡之上,遂误以为我们在怕死罢了!换言之,怕死(肉体死亡)只是个幻影或假问题,那么真问题是什么?或:我们真怕的到底是什么?这真正的人生问题,需要阅读一下另一篇文章《恋生怕死的正解》!
出处:曾昭旭.修心 孔子的生命智慧.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